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研办 > 学术研究 > 正文
学术研究
张文显教授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专论
发布者:     发布日期:2017年10月26日 07:16     点击数:

科研 发表于: 2017-10-26 07:16  点击:2403

    日前,张文显教授在2017年10月25号《人民日报》理论版发表《提高中国话语的感召力》一文,文章指出:

    一个国家的话语体系,是指运用本国语言文字,对由诸多观念、理论、价值和经验所组成的思想体系进行系统表达。话语权是指话语体系凭借其自身所负载的思想力量获得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构建话语体系是拥有话语权的前提。

    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国家实力有了显著提高,但在掌握国际话语权方面能力还不够强。特别是在法治和全球治理领域,设置议题、参与和主导规则制定的能力仍然不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话语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我国的发展优势和综合实力还没有转化为话语优势。针对这种情况,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努力提高国际话语权。这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时代课题。

    提高国际话语权,前提是构建话语体系,关键是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加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建设,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关键。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要做到能够引领社会思潮,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创造良好思想基础和舆论环境;同时要向世界解释中国,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在全球治理格局中展现中国思想、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彰显中国力量,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必须以扎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基础。从世界范围看,真正的理论创新和话语构建都是立足本国文化传统和社会实践的。话语体系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传统和时代精神精华的反映,是对自己现实问题的理论回应和理论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源泉,也是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基础。经过长期探索,我们成功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奇迹。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应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不断概括出理论联系实际、科学的开放的融通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们应当创造出具有独特思想内涵、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同时又具有感召力和普遍示范效应的话语体系。这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历史机遇和时代使命。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应注重话语体系的国际融通性。我们不能跟在西方话语体系后面亦步亦趋、照抄照搬,也不能关起门来自说自话。应着力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引导国际学术界展开研究和讨论;提出体现人类文明互鉴的新理念新思想,为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中国答案、贡献中国观念。我们的理论创新很大程度上体现为运用中国智慧解答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问题,进而提高中国话语的国际影响力。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还要善于进行综合性、跨学科、原创性的理论概括与概念表达。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分工越来越细,形成哲学、文学、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管理学、教育学等学科门类。这种分类虽有利于形成专门知识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但如果各学科因此固守疆界,严格限制研究范围,则不利于形成有影响力的话语体系。比如,有关民主、法治、国家治理等论题就不局限于某个学科,在研究它们时要把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综合起来进行探究。应建立协同创新机制,推进哲学社会科学跨学科协同研究,努力使基础学科健全扎实、重点学科优势突出、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创新发展、冷门学科代有传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相辅相成、学术研究和成果应用相互促进,进而在重大论题上产生更具感召力和吸引力的话语体系。

友情链接 LINKS

 版权所有:澳门3044永利(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23 ©    网站:www.tchzrz.com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东荣大厦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