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办 发表于: 2017-03-29 09:32 点击:2329
作为涉外工作中的领军人物,她常悟常新,始终以“清”、“慎”、“勤”为自我要求, 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先,始终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每一项事务之中
记者 郝涛 王碧清
两千多年前,伴着驼铃声阵阵,沿着古老的丝路,神秘的东方与遥远的西方相连接;如今,随着“一带一路”的倡议纵横五湖四海,世界经济发展迎来新的生机和面貌。“一带一路”所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甚多、资源甚广,所面临的传统利益格局也甚为复杂,如何在此战略下准确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离不开一个重要角色——律师。律师既是政府的法律参谋,也是企业“走出去”的护航员,而在这场“硬仗”中,始 终活跃着一个身影——北京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张巍。
张巍是协会中唯一一位女会长,主管涉外。同时,她还担任中国外交部领事保护中心常年法律顾问、北京市为侨服务法律顾问团团长、北京威宇律师事务所主任等多项职务。作为涉外工作中的领军人物,她常悟常新,始终以“清”、“慎”、 “勤”为自我要求,始终以国家利益为先,始终以最佳状态投入到每一项事务之中。
三月初,阳光洒满庭间碧水,细风簌簌浮动柳枝,一片春意盎然。在闹市深处的一间咖啡厅,记者见到了这位叱咤国际律界的女律师。眼前的她,肤色白皙,妆容精致,一袭黑色职业套装,齐耳烫染短发,端庄高雅,举手投足间无不透着干练 和风度。她刚刚参加完司法部《关于发展涉外法律服务业的意见》 座谈会,顾不得吃午饭便赶来赴约,准时出现在约定地点。她的眼角微红,一丝疲倦即闪而逝,转而专注认真地倾听记者的提问,娓娓谈起她昨日记忆中的“海啸”、“一带一路”的项目进展、公益为侨的初心不渝,以及她眼中的“律师”底色、法制理想。
危难急险前赤诚忠勇
“三八”国际妇女节刚刚结束,朋友圈中的节日余温尚未 退却,而张巍的记忆中却刮过一阵海啸,枝桠斜横。三年了。
三年了,那一场灾难还在脑海中清晰如昨,一直在牵动着 她的心。二十二个日夜,现场的哭喊声仿佛还在耳边。
2014年3月8日凌晨2时40分,由吉隆坡飞往北京的马航MH370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系,机上载有239 名乘客,其中有154名中国人。
事件发生后,北京市政府高度重视,立即成立应急指挥 中心紧急应对。张巍作为北京市律师协会中唯一的女会长,且是唯一一位国际法背景的律师,接受司法局领导的安排,立即加入马航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的法律顾问团,并担任负责人。
3月11日清晨,张巍来到设在北京丽都酒店的马航应急服务指挥部,迅速投入到工作中。在一天时间里,张巍高效落实领导要求,组成北京市律师协会以专业委员会为主体、职业经验丰富、政治素质高的专业咨询团队,从3月13日开始,赶往失联家属居住的五个酒店,开始了长达五十多天不间断24小时现场值班制度。
在法律小组进驻前,张巍从现场指挥部又赶赴协会为即 将上岗的65名专业律师进行岗前动员和培训,严格要求值班律师以“高度责任感、使命感”应对此次法律咨询服务,提出要发扬“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为律师们讲解此次咨询 所涉及的国际法、国际惯例,统一口径解答法律咨询,并严明 纪律,不得接受境内外媒体采访等事项。协会还赶制出“马航 失联事件所涉法律问题”的小册子,送到了每一位失联家属手中。
“我们作为律师,职责是理性合法地帮助同胞维权,帮助家属们控制情绪,防止发生过激冲突。”张巍说,为了防止家属们的不理智行为,她建议迅速成立家属委员会,并挑选出21 名代表。
每天上午9点,马航会派代表与家属们见面,通报事件的相关进展。张巍都会在现场处理和指导,引导失联乘客家属们理性提问。
由于分身乏术,吃住都在丽都饭店的她在第三天时,已经严重上火,嗓子严重发炎,满嘴起了水泡。“律师团中其他成 员都有轮换,唯独我没有。当时懂国际法的专家律师不好找。 那时候,家属们看到我嗓子哑了,嘴起泡了,非常感动。我们每 天都在一起吃饭,我们的认真,家属们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开始配合我们理性维权。”
作为女律师,她也有脆弱细腻的一面,数百名家属的情绪每天影响着她。“看到家属们哭,我也会跟着哭,哭完再慢慢 安慰他们。”张巍说,失联的乘客中,有的一家六口人只剩一个人,有赴马看望女友的年轻小伙,有的为了省两千块钱买了马航的机票,还有准新娘,婚房都已准备好了……
这种悲剧突发事件非常考验一名律师的综合能力,作为国际法专家,既要运用国际法各种条文与马方代表据理力争, 尽最大的努力保证失联乘客家属的利益;又需要给予家属们 亲人般的关怀,但还不能做过多的承诺,因为怕做不到。“既代表政府,又代表家属,每天都在不停地进行角色变换。”张巍说道。
3月24日晚上九点,张巍从家属委员会群中得知,马方通知将一千多名家属全部聚集到丽都饭店,宣布重大事件。
张巍一边立即汇报,一边安排家属委员会通知家属原地不动,不要聚集到丽都一个地方。九点十分,张巍带着两名值班男律师魏镇胜、张金澎赶到丽都现场,当家属们见到张巍, 如同见到亲人一样,都纷纷围过来,问一会儿宣布什么,她只能安抚大家静静地坐下来等候,同时通知应急办、公安等部门 做好准备。
“果然,晚十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未同我中方外交部沟通的情况下竟依据‘英国卫星公司’提供的数据,单方宣布马航MH370终结在南印度洋……”那一刻,会场哭声一片、谩骂声一片,瞬间失去亲人的痛苦让家属们失去了理智,家属们开始疯狂地发泄自己的愤怒。
“那时我庆幸当时决策是正确的,丽都现场仅有丽都、珀丽两家酒店的家属三百多人,如果一千多人都聚集在丽都大厅,后果简直不堪设想。”在那期间,失去理智的家属竟拿起椅子向值班律师砸来,张巍平生第一次经历这种场面。顾不上委屈,她紧绷着神经协调应对,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3月25日,张巍接了家里的电话匆忙赶到医院急诊室探望 重病的哥哥,“当时哥哥意识还很清醒,还和我摆手,和我说 去工作吧。那时马方单独宣布消息后,家属们要到马来西亚游行,国务院领导打电话来让我马上回到现场。”带着对家人的牵挂、对职业的坚守、对人民的忠诚,她回到了一线。
直到4月1日,张巍突然接到长兄病危的消息,尽管她在指挥现场的作用非常重要,而且深得家属信任,但上级领导还是 要求张巍立刻撤下来。 “当时是马航的一位家属开车送我到医院。那天下午4点 钟,哥哥在我怀里安静地去了。”在张巍长兄的葬礼上,当她看到失联家属代表也为哥哥来送行,那一刻,她泪流满面。处理好哥哥的后事,张巍强忍着悲痛,收拾好心情,再一次回到了 一线。
那段时间,她消瘦了一大圈。在国家使命面前,她勇于担当,无私奉献,用实际行动书写着法律人的赤诚忠勇。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此一役,她深刻认识到我国面临突发情况的处理机制仍存诸多不足,她在多种场合奔走呼吁 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她建议在各使领馆配备法律参赞,形成一支强有力的涉外法律服务队伍。而现在,国家也高度重视推进 我国涉外法律服务的建设和发展,这令张巍从心底感到高兴。 “我们既需要懂外语的,也需要通晓国际规则,懂得国际公 约、国际惯例的人才。我们惟有不懈努力,才能迎来真正的法治春天!”
三年过去了,缅怀伤痛,继续前行。在承担国家涉外法律服务建设方面,张巍的脚步从未停歇。
千年丝路上倾情奉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发展迅速,涉外服务队伍不断壮大,领域日益拓 展,服务质量稳步提升,但依然面临着挑战——涉外法律服务 业的工作制度和机制还不完善,政策措施还不健全,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还不强,高素质涉外法律服务人才 比较匮乏。
张巍的心时刻牵挂着祖国的发展、关注着民族的未来、铭记着律师的使命。她迎难而上,在创新精研专业服务、培养优秀涉外人才等方面,带领北京律协在时代的浪潮中,鹰击长空。
她说,要努力做到中国企业和公民走到哪里,涉外法律服 务就跟进到哪里。而北京律协的涉外版图上,早在几年前已初见瑰丽风景。
2011年,北京律协开始启动国别法律风险研究项目,撰写 专题调研报告,涉及东盟十国、中亚五国、非洲各国等国家和 地区的法律服务市场与法律风险专题调研报告,每一个区域 都独立成书,单本达几十万字。后又在国家确立“一带一路” 战略指引下,推出《中国企业走出去风险控制与投资指南》非 洲篇、西南亚篇等多部“大部头”著作,字里行间无不浸透着 法律人的使命和担当。
每一个地区的报告对当地的宪法原则、金融制度、法律 体系、投资制度、税收制度、海关制度等等都进行了详细地介 绍、分析、比较,内容翔实、权威,可谓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指南明灯。
作为主编及总策划人,张巍兴奋地向记者介绍这几本凝 结着北京律协团队心血的指南,语气轻快:“有了它,不请律师,基本的情况也可以知晓。对于踏入生疏异国的投资者,就 好像得到一本带GPS功能的电子地图,让投资者可以沉着、快速地实现目标。”
2015年,“一带一路”法律服务研究会成立。立足中国企业 “走出去”可能面临的问题,张巍一刻不停,组织团队商讨方向、细节,着手撰写“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和地区的调研 报告。不同地区的国家都有着上百页的调研报告,足足65本书。 “现在我们正在制作欧洲部分,很快就可以全部结束,十月份 正式发布!”发改委、国资委的领导也非常关心这些实用且耗 时耗力的成果,连连赞叹:“你们做了一件国家该做的事!”
很难想象,年复一年,无论是为调研报告把方向、定脉络,还是积极奔走于国内外论坛抓机遇、寻合作,去宣传中国律师在“一带一路”中新角色的意义和重要性,张巍总是不知疲倦地倾情奔走。
2015年10月,习近平主席访英,开启中英关系的“黄金时 代”。为落实习主席访英成果,遵照中央政法委指示,中国法学会举办首届“中英法治圆桌会议”,由张巍发起成立的“一 带一路”法律服务合作联盟参与协办。
会议得到中英两国政府和主要法学法律机构高度重视 和大力支持,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外交部、国家发改委、司法部、商务部、国务院法制办,英国最高法院、英格兰-威尔士律师协会、英中贸易协会的高级 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中英律师正式携手共进。在圆桌会议上,张巍作为嘉宾以及中方的法律界代表之一发表演讲。
会议结束后,苏格兰律师协会会长怀斯曼女士动情地将自己的手工缝制的胸花赠送给张巍,让张巍感动不已。
此次会议令张巍备受鼓舞,她明白,会议虽然结束了,但合作才刚刚开始。
为了培养一支涉外律师先锋队伍征战国际市场,她果断出击,打造许多别具匠心、有针对性的涉外培训项目。
2016年,北京律协启动百千万涉外法律培训计划——“扬帆”计划,并联合北京外国语大学澳门3044永利举办了为期八天的 “亚投行律师业务高级培训班”,为亚投行、丝路基金输送了 百余名涉外法律人才。北京律协的培训计划在全国一战成名。
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也有不理解的声音,会有人质疑为什么要花这么多钱、这样大的精力去做这些事情,但张巍的思路 很清晰,一定要在“一带一路”浪潮中,乘风而上、扬帆起航。 “尽管目前还有很大缺口,我们会一直坚持下去,每年培养一批涉外法律人才。”张巍坚定地说道。
公益为侨中义不容辞
作为一名律师,将涉外服务推向更广阔的舞台,张巍说, 那是一种使命感,是义不容辞。在与法律同行的路上,她行进不止,用实际行动沉淀品格的力量、法律的精神,以及对社会 的责任。
诗人艾青曾写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而张巍,一年365天,不计报酬、不辞辛劳, 也正是因为她对祖国、对同胞的热爱,她甘愿奉献,一直饱含 激情,为守卫法律天空的蔚蓝贡献着自己的能量。
2001年,张巍凭借过硬的业务能力、口碑极佳的业界声誉 被中国侨联聘请为法律顾问委员会最年轻的委员。自受聘后,她17年如一日,在全国各地参与、策划讲座,不断完善健全各地为侨服务体系。
同时,她又是北京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并担任上海、江苏、辽宁、黑龙江、湖北等各级法顾委,每年义务奔赴各地讲课、调研、协调解决疑难案件。由于贡献卓著,张巍创办 的威宇律师事务所,成为北京市维护侨益的重点基地,并获得授牌。
2014年7月,张巍受四川省侨联的邀请,来到成都,作为特邀专家参加四川省政协推动川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专 题协商会,她精心准备,作了关于《中国企业走出去应防范的 法律风险》的专题报告,获得了在场的四川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省商务厅、省发改委、省外办等各省直部门的一致好评。
同年12月4日,北京市为侨服务法律顾问团由12位业界知 名的律师组成,张巍担任团长。当天也是首个“国家宪法日”, 怀着对“依法治国”的衷心期盼,怀着对中国法制未来的美好希冀,张巍在“侨界法律大讲堂”中再一次为宣传侨法、传播法制精神分享自己的智慧和热忱。
为了更好地提供为侨服务,作为团长的张巍和法律顾问团的成员一起制作服务手册,发布到我国在两百多个国家和 地区的使领馆,我国海外华侨华人可在使领馆拿到这本手册, 如果有任何法律方面的疑难困惑,可以直接拨打手册上的电话。
张巍不仅将自己的手机号码、办公室电话全部公开,义务为侨服务,此外还将每周三固定下来,专门在律所提供华侨法律咨询服务。
因为时差的缘故,张巍的手机总是在深夜响起,无论咨询的问题再琐碎,时间再晚,她总能急人所急、不厌其烦为电话一头的同胞答疑解惑。
前不久,一阵急促的铃声在夜深阒静时响起,刚刚入睡的 张巍第一时间接通了电话。原来是一位刚刚随子女移民德国的老人,因为动身匆忙,国内的社保、退休金还未来得及办理 相关手续,老人的声音焦急而茫然。张巍认真解答了他的疑 问,讲一遍、两遍……直到老人听懂为止。通话结束前,张巍 还不忘加上一句:“再有不明白的地方,打电话或书面联系我 都可以。”电话那边,老人倍感温暖:“张律师,等我回国后就找你,谢谢你这么热情!”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张巍动情地说:“对于我们律师而 言,比如遗产继承顺序、身在他国如何办理社保等问题难度不 大,但对于老百姓来说,就都是关系到他们切身利益大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一定要做得更好!”
2015年9月12日至15日,中国侨联在云南昆明成功举办侨 界法律大讲堂,张巍作为嘉宾代表进行发言;2016年7月25日, 张巍受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邀请为来自24个国家的首批海外华 人授课;同年12月,中国侨联法律顾问委员会成立了五个专业 委员会,张巍是民事经济专业委员会代表之一……
从为每一位侨胞解决实际问题,到奔走全国各地普及涉外法律知识,张巍始终在路上,当中流淌的是她对民族的热 爱、对祖国的深情,和对法律的敬畏。
与法同行路上不忘初心
无论助力“一带一路”涉外服务建设,还是倾注满腔热忱一心为侨,张巍总是付出120分的努力,甚至更多。自从她踏入法律殿堂大门的那一天起,她付出全部的真诚和勇气去谱写恢宏壮阔的法律人生、勤恳执着践行着自己的法制理想。梦开 始的地方,初心一直未变。
1964年,张巍出生于黑龙江集贤县,父亲是解放前参加革命的老党员,家中兄弟姐妹六个,而张巍是最小的一个。从懂 事时起,张巍立志一定要走出去,要靠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哪怕可以让这个世界因为自己有一点不一样。
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她便一直担任班长职务,品学兼优。 1982年,张巍以县文科状元的成绩考上我校法律系。
张巍笑道,“其实在填报志愿时,我本想报考新闻专业, 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但是父亲建议张巍填报我校法律专业,张巍婉拒了父亲的建议。不料,张巍还是接到了吉林 大学法律系的通知书,原来父亲在填报志愿的最后时刻,到学 校更改了志愿。
“当时因为父亲偷偷改了志愿,我还跟父亲赌气,一周都 没有跟父亲说话。”不过,如今回望过去,张巍说,她必须要感 谢父亲,因为父亲的指引,她深深爱上了律师这个职业,并且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从此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法律事业的发展 紧密相连。
大学期间,张巍实现了自己政治生命中最重要的追求——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努力做一个有利于民族、 有利于社会、有利于国家的法律人成为她毕生奋斗的人生目标。
1986年,22岁的张巍以优异的成绩从我校法律系毕 业,被分配到中国电子工业部。随后,张巍进入刚组建的中国 软件技术公司工作,并参与国务院授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件》的起草工作。
1988年,她辞去中国软件公司的工作,南下创业,和几个朋友合伙创办了两个高科技企业,主要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业 务。当与法律行业渐行渐远时,张巍心底产生了深深的失落, 一番思量,在梦想面前,她毅然放弃现有的事业,回归法律工作。随后,她开始了人生中第二次创业,创办北京市威宇律师事务所。
律所创办初期,张巍遇到了许多问题,如资金、人才、案源,一个接一个考验着她。张巍决定走出去,毛遂自荐。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张巍的不懈耕耘,律所的名字在业界越来越响。
1994年,张巍在中国经济科技法律人才学会担任副秘书长一职,经常往来于美国、日本等国家,与国外专家交换名片时,她深受触动。
“这些专家的名片都是法学博士,至少都是硕士。”张巍说,而她只是本科毕业,觉得非常惭愧。她暗下决心,决定报 考法学博士研究生。
“人的一生就是在攀登一个又一个高峰中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是张巍一以贯之的追求。而这次考博,已经30多岁的她,尽管有压力和担心,但她还是全力以赴。
1995年,张巍顺利通过博士研究生资格审查,她果敢地选择了中国国际法一代宗师王铁崖为导师。
硕士生考博只考三天,而本科生直接考博,必须考十天。 十天考试过后,张巍几近虚脱。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最终,张巍以优异的成绩被北京大学澳门3044永利国际法专业录取。由于导师出任国际法院大法官,张巍的博士学位攻读了六年,直到2001年9月才戴上博士帽。
在律师执业中,张巍凭借过硬的国际法专业知识,致力于知识产权、国际贸易、国际投资、房地产、金融等领域的诉讼 与仲裁的代理。
而这些荣誉都是张巍一点一滴的付出换来的。她感谢一路走来,家人的理解和支持。每逢工作最困难的时候,儿子总会鼓励她:“我们相信你!”所有的疲惫在那一刻一扫而光。“家人永远是我前进的动力!”张巍说道。
有人说,律师是个拼智力、拼体力、拼性命的职业。这些维权工作的背后有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付出。而对于女律 师而言,挑战似乎更甚。张巍认为,律师本没有男女之分,女性具备一个优秀律师应该具备的办事能力、沟通能力、发散思 维能力。工作中的她,不论是在看守所会见犯罪嫌疑人,又或 是到法院去为当事人争取权益,甚至几经曲折为当事人寻找证人,张巍全身心忘我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不怕苦、不怕累。忧 国忧民、推进我国法制进程,律师当如是,而张巍正是当中杰出的代表。
张巍先后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律师、北京市优秀律师、法律援助先进个人、三八红旗手等诸多荣誉;而她所在的威宇律师事务所也先后被授予北京市优秀事务所、法律援助十佳维权示范岗等称号。
阅读原文:http://www.toutiao.com/i6402100313951584770/?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from=groupmessage&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isappinstalled=0&iid=8938257070&utm_medium=toutiao_ios&wxshare_count=5&pbid=33923949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