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德润论坛 > 正文
德润论坛
德润论坛
周春国书记:关于基层学院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初步思考
发布者:院办     发布日期:2021年06月18日 07:50     点击数:

 

“三全育人”是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整合教育资源,提升育人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基层学院处于高校推进“三全育人”工作的最前沿,是实现“三全育人”目标的主战场。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学院在“三全育人”中的主导性作用,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

1.“全员育人”的关键是发挥教师的育人主体作用

“全员育人”的育人主体是“员”,即“人”,包括高校的专业教师、管理服务人员。专业教师无疑是高校教职员工的主体人群,无论在人数上,还是在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引导力上,专业教师都处于绝对的优势地位,是“全员育人”的主体力量,也可以说是打赢“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战役的一线“野战部队”。而一场战役的成败既要靠正确高效的指挥系统,更要靠一线的坚实战斗力。对标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作为高校育人的主战场,基层学院只有长期不懈坚持铸师魂、塑师德、强师能、传师道,培育“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打造一支“又红又专”的专业教师团队,高效上好思政课程,切实践行课程思政,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育人主体作用,才能真正帮助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为中华民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无论是一所大学还是一个学科,最被需要和敬仰的永远是既重科研更重教学、既重教书更重育人的“大先生”。以吉大法学为例,放眼世界和中国,最顶级的澳门3044永利大多布局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政治中心、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吉大法学之所以开创了在非一线城市办一流法学教育的奇迹,成为培养杰出政要、学术大师、大法官、大检察官、大律师的摇篮,是因为历代先生们真正做到了教书育人。作为教师,学问精深,学品高尚,劳力以教学,劳心以感化,视学生为己出,视教学为生活方式。作为学生,以师为范,严谨求学,畅游于书山之间,论道于学堂之上,视老师为良师益友,视大学为精神家园。师生之间融洽和谐,亦师亦友,教学相长,这是吉大法学人才辈出的精要所在。因此,基层学院应该把“全员育人”的落脚点放在抓好专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上面,加强对专业教师立德树人的价值引导和政策支持,建设一批一流课程,编写一批一流教材,培育一批教学名师,产出一批教学成果,树立一批师德典型,为教师乐于教书育人营造有利的环境。

2.“全过程育人”的关键是抓好育人载体建设

“全过程育人”是一个育人实践过程闭环,要通过学生参加具体的学习实践活动来实现。作为育人对象,学生的内在自我认知和自我需求程度,以及对于育人具体活动载体的认可程度,直接影响育人的效果和质量。因此,“全过程育人”不应是育人主体为学生预设的一套单向被动接受过程,而应是育人主体和学生共同成长的一套双向互动认同过程。当前大学生思维活跃,主体意识较强,对于学生发展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学业指导如何更加系统化、深入化。如入学教育活动不仅要能告诉学生“做什么”和“怎么做”,还应该能够回答“为什么做”的深层次考问。这就要求形成更加健全的学业指导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能够帮助他们尽快完成对专业学习、大学生活、社会环境、自我发展、精神动力等形成清晰认知和把握的整体性规划。二是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如何更加个性化。这种指导不能是泛泛而谈的一般性指导,而是专业的、学生信服的一对一指导,做到人人有目标,个个有规划,从而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知。三是对学生落实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督导是否能够更有力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自律性,将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从纸面上引导成为实际行动。四是育人载体建设如何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多元化成长需要。也就是如何设计更多的学生个体认同的多元化活动,从而克服学生活动载体设计存在的“不管问病只管开方”和“一方医百病”等现象。

回答好上述问题,需要我们的“全过程育人”不能再是简单地走一下育人过程,而是要求作为育人过程中的每一个点(活动载体)都发挥应有作用。为此,基层学院应该按照“又红又专”的育人目标,对育人载体进行符合教育规律的系统规划,既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也要遵循教书育人规律,更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尤其要考虑不同年级学生的成长需求、不同学科学生的成长特点、不同层次学生的成长路径,利用新时代的信息化手段,建立数据化的学生自我检测系统,构建并完善按年级、分学科、划层次进行分类指导的育人体系,实现学生学业指导系统化、自我认识深入化、发展规划科学化、成长平台多元化,使育人载体有针对性地指向育人目标,形成按时令“播种、浇水、施肥”的科学育人流程,最大程度地避免育人过程的随意、盲目和泛化,把基层学院建设成为高校“全过程育人”的坚强堡垒,进而提升育人质量,真正做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3.“全方位育人”的关键是做好文化涵养

“全方位育人”中的“全方位”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对“上下、前后、左右”三维空间的全覆盖。因此全方位育人就是对育人主体、育人载体、育人对象、育人资源的高度整合、有机联动和无缝对接,不留死角。长期以来,各高校都很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精神的凝练。新形势下,基层院系对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也应该有更加深刻的思考和设计。一是如何提高对学院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即如何更好地总结梳理学科发展历史、凝练学科创建以来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如何更好地增强师生和校友对学院的自豪感、认同感、使命感,从而能够从前辈的创业史和当前的奋斗史当中汲取强大的精神力量。二是如何提升在校师生生活状态和个人发展诉求方面细致入微、一以贯之的人文关怀。即如何将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理念更好地落实到学院的具体工作上;如何培养命运共同体意识、提高师生对学院应有的归属感;如何在支撑师生成长发展上提供更好的规划、更实的举措,留下更深的烙印。三是如何健全依法治院的制度体系问题。即如何确立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完善激励评价引导机制,从而避免不按规律办学和不遵规矩行政的现象。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所大学、一个学院的灵魂。对一个学院最有效、最持久的管理不是靠行政权力,而是靠思想文化引领。在基层学院层面推进“全方位育人”,关键在涵养文化,就像“泡菜理论”认为泡菜的味道取决于泡菜汤一样,校园环境好比泡菜汤,它影响和决定了“浸泡”其中的莘莘学子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基层学院既处在高校之中,又相对独立,既受到高校整体校园文化氛围的熏陶,又受到各自学科专业发展历史和现实环境的影响。一个具有良好治学之风、教学之风、求学之风的学院环境,对于学生成长成才尤其是品格、品行、品位塑造更加直接,不可替代。因此,实现“全方位育人”目标,应在基层院系形成一种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强劲文化软实力,把切入点和落脚点放在营造良好的学院文化上面,从历史的维度凝练传统文化、从现实的维度关心师生生活、从发展的维度建设一流学科、从价值的维度完善制度体系,用良好的文化和风气涵养师生的品格,抓住涵养文化这个育人的“牛鼻子”,以塑造文化为统领,打牢立德树人的可持续发展根基。

更多内容请关注三全育人专栏:

https://news.jlu.edu.cn/zthd1/sqyr.htm

友情链接 LINKS

 版权所有:澳门3044永利(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2023 ©    网站:www.tchzrz.com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东荣大厦

Baidu
sogou